天在汉泰两国民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天构词语素的成语寓意深刻、象征性强,在两种语言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对天的感受和联想不尽相同,汉泰天成语的概念意义与比喻意义等方面也有所差异。这种语义差异不但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而且也导致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天成语时容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偏误,因此,有助于泰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天成语,对于语言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汉语成语教学也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本文以汉泰天成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语言学、词汇、文化语言学、中介语级偏误分析等理论,以问卷调查以及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
1.汉泰成语都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习用的、流传已久的、结构稳定的、有特殊深刻寓意的词组等语言形式。
2.从来源来看,汉语成语多源于典籍,哲理性强,使用人群比较窄。一般多为有知识者使用,即使是出自口头俗语也有一定的故事蕴含在其中,与惯用语等区别转大,书面色精比较浓。而泰语的成语则多源于生活,是人你们对生活的一种总结,多为口头用语,实际上与惯用语、歇后语的区别不大,使用的人群范围也转广。
3.汉泰天成语所涉及的天范围都非常广,凡人们所知道的天在成语中一般都有反映。由于中泰两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两个民族对天的感觉和联想也不尽相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
4.从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关系来看汉泰天成语:最常见的是“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同”的成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其本相同”的成语比较少。“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同”的成语中“以字面意义作比而产生比喻义的天成语”比较多,且此类成语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有比喻关系,较好理解,可以直接通过翻译进行教学。而“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来源才能把握其实际意义的天成语”虽然比较少,然而含义丰富,不易翻译。
5.从喻体与喻义的关系来看汉泰天成语,主要分为三类情况:一是“喻体相同或相近”的汉泰天成语,由于人们有一些共同的生活经验或共同熟悉的天,因而可能对相同的天产生相似的联想,即选择相同的天作喻体表达相同或相近的喻义;二是“喻体相同或相近而喻义不尽相同”的汉泰天成语,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由同一事物引发的联想也不尽相同,因而即使用同一种动物作喻体打比方,表达的喻义也可能不同,但是这类成语数量转少。三是“喻体不同,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汉泰天成语,这类成语比较常见,数量也较多,包括汉泰成语都与天有关,只有汉语成语与天有关,只有泰语成语与天有关三种。汉泰两国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对天的感受和联想也不尽相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因此,学习和研究汉语天成语时,要结合汉民族的地域、文化、心理等特征,了解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掌握相应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