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纯音译词+汉语语素”构成的外来词 其为配置一个表示该词所指类属,特征、等的汉语语素而造的新词。这种词一般是偏正式。如cha—cha——恰恰舞(音译)+(汉语语素);香槟酒——“香槟”为英语champagne的纯音译。还有“沙丁鱼、啤酒、卡车”等等。 也可分为两类: ① 类语素在广泛使用中渐渐脱落,可加可不加。如:elnina厄尔尼诺(现象)、golf高尔夫(球)、jeep吉普(车)、cartoon卡通(片)。 ② 类语素因为词不太常用而必须加上。如:sardine沙丁鱼、card卡片、shirt恤衫、bar酒吧等。 3.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 ① 外来词内部语音形式的残存。即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hula-hoop/呼啦圈、applepie/苹果派、internet/因特网等。 ② 外来词内部语音形式的附会。即半意半音。但它要带上一定的汉字表意的特色。如:miniskirt/迷你裙子,“mini”泽成了“迷你”含有“迷惑你,吸引你”的意思。 4.直接借用 即用拉丁字母直接进入汉语,分两种情况: ① 直接式。如:CEO、DNA、APEC、IQ、CD、MBA等。 ② 混合式。如:IC卡、PH值、T恤衫、卡拉OK、B超等。 (三)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汉语具有音节、字、语素相一致的特点,所以“听音知人、见字知义”成为汉人的语言认知心理。所以汉语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某外语词不达意起初被汉语译为纯音译词,后来被另外一个具有内部形式的新词所取代,也就是:音译→意译。如:英语telephone→德律风(音译)→电话;violin→梵婀令→小提琴。 这种词不达意很多,但后来也有一些音译词被留了下来,如:咖啡、沙发等,所以汉语接受外来词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音译逐渐被意译所代替,但不是指所有的音译词都会向意译转变,极其大部分人名、地名是不会改变的,表示新的观点和新的事物的词语才进入我们的生活没有充足的时间性让它普及时,一般还是用音译。而在这些事物在我们在生活中慢慢被接受和深刻清晰地认识后,我们就会用意译代替音译,因为意译更能表示观点或事物的特征和含义。 改革开放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的外来词会进入现代汉语。在翻译外来词时,一般要根据人们对其功能、构造、特点及其性质的理解,尽量采用意译的方法来解决。如:快餐、超市、热狗、数控、绿卡、三维、终端、蓝领、软饮料等保留外来词的结构形式,用汉语固定的语素对其进行了翻译,表意清楚,易于接受,占主流地位。 还有就是大量字母的直接借用。为什么字母会成为新外来词的趋势呢? ①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新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 ② 全民外语素质的提高使字母外来词具备可接受的可能。 ③ 音译词字形不统一,表意也不明确,不如字母外来词准确简明。 总之,我们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那就是著名老作家夏衍所指出的“对于外来词和新术语,既要大胆开放,又要根据中国实际(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心态等)独立地进行抉择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