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X-Planck-Quantenoptik的10 Hz Ti:藍寶石鐳射系統的第一個模組進行的實驗中,觀察到了由Ti:Sapphire鐳射的第7個諧波(+113 nm)組成的寬頻XUV光譜引起的130個fs長脈衝,兩光子電離。就擾動理論而言,這是迄今為止報告的最短波長和最寬頻寬引起的二階過程。上圖顯示了所使用的實驗設置的示意圖。鐳射束用1.5米透鏡聚焦到Xenon氣體噴射中,在其中產生諧波。在XUV輻射的傳播軸中引入了基爾派翠克-貝茲對焦系統。這包括兩個鍍金球面鏡,其曲率半徑為5米,一個固定在x-y平面中,另一個固定在x-z平面中。基本值由 0.16 μm 厚的鈉濾波器過濾掉,該濾波器還選擇第 7 至 13 個諧波。在基爾克派翠克-貝茲系統的焦點上,XUV光與第二個脈衝He氣體噴射相互作用。諧波束雙光子電離產生的離子由飛行能量分析儀的時間檢測,如設置圖所示。諧波通過耦合到電離室出口的XUV單色器與電離信號同時進行監測。因此,He+ ion 信號被測量為總 XUV 強度的函數,在日誌刻度中,此測量結果以左圖顯示。擬合直線的斜率為 2.3±0.3。此外,在相干多色場中求解他的時間依賴性Schrödinger方程,將He+ ion收率計算為總XUV強度的函數,發現與測量值合理一致。這些結果確立了諧波疊加二階自動相關測量的可行性,從而為針對秒脈衝列車的定量時程表徵,對高諧波的相干疊加進行二階自動相關測量開闢了前景。
การแปล กรุณารอสักครู่..
